从绘画的角度谈,还有一株也是枣树,原来艺

有时候我们发现,在艺术上很多东西都是相通的。

“在我的后园,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,一株是枣树,还有一株也是枣树.”鲁迅散文集《野草》中的《秋夜》,写于年9月15日。

记得小时候上课,老师说,鲁迅的文章可以这样写,你们就不能这样写,你们如果这样写就是病句,那么鲁迅为什么这样写,这样写好在哪,他没说。这个疑问一直伴随我长大,都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。

后来学画画,老师说到,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,因此,我们画画的时候,也不能把两个树叶画得一模一样,那样就不是艺术了。

在画画上不正是如此吗,如果说,上面画两棵树,那么有很多种画法,可以画两棵一模一样的树,也可以画两棵完全不同两个树种,还可以画两棵长得不一样的同一种树,鲁迅的文章就是这最后一种,这样看起来才有感觉,有看头,仿佛走到树跟前,自己品味两棵不同的枣树,因为两棵树是不可能一模一样的。这种文章的写法,给了我们充分的想象空间。

大师画树也这样,梵高画的树,也是给了我们很多想象的空间的,他画的树好像都是有性格特征的,并且非常明显,给人感觉就像是活生生的人,这样就是大师画的东西和普通画家的不同。

普通画家画树,追求的是像,水平高一点的,还可以还原自然场景,但那最多也就是再现自然,称不上艺术,因为,需要感染人,能让人产生共鸣,因此,梵高的作品才能打动世人,如果只是机械的描摹自然,有什么意思,怪不得,普通画家的作品人们不感兴趣。

其实,大家有没有发现,大师画其他的东西也是如此,尽量的画出来差异,物与物之间的不同,你们看下面的这幅梵高的作品,多么有生活气息啊。两个人在草垛旁睡午觉。是不是可以说,一个人在睡觉,另一个人也在睡觉,为什么不说两个人在睡午觉呢?因为如果这样说了,就没有意思了。那睡觉的两个人,是多么的不同。首先,一个是男人,一个是女人。男人,仰卧在草坪上。女人,是俯卧在男人的一旁,男人比女人高出了一大截。男人赤着脚,女人穿着鞋,多么丰富的细节呀!难怪这么富有有生活气息。

如果说,是两个人在睡觉。那么所有这些不同之处就全部没有了,显得多么枯燥和无聊哇!如果画画,画成那样谁还喜欢看呢。这些绘画,就是有这些不同的丰富的细节,使人们产生生活的联想,人们愿意仔细地去欣赏感受,就是大师的与众不同之处吧。

其实梵高的作品,看似粗犷,大气。但是,他在细节上的经营和构思也是别出心裁的。他的奔放的风格,和狂热的色彩。吸引了人们的大部分注意力,而使人们忽视了它在细节上的研究。

就连放在一旁的鞋子,这么看似极其简单的东西,也画得别有用心。像极了鲁迅所说的,还有一株也是枣树。你们看,这两只鞋子,一只画得短一点,另一只画得长一点,并且长了很多,为什么要这样画,难道说是梵高的造型不准吗,当然不是。那是为了突出这双鞋子多么与众不同。

人们都知道,一个人的两只鞋子本来是应该一模一样才对,而这个农民的鞋子,因为主人的长年累月的辛苦劳作,体力繁重,环境艰苦,而变形了。这其实是记录了主人的岁月的痕迹,给人产生丰富的联想,进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,因此,这幅作品具有非常强烈的感染力。

如果用鲁迅的话说,这个农民身边有两只鞋子,一只是他的鞋子,另一只也是他的鞋子。原来艺术如此深奥,以至于人们在多少年后也不能完全理解,而艺术又多么简单,连两个从未见面的大师竟然能想到同一种手法,真是有意思。


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aierlanlan.com/rzfs/1343.html